1
上上个世纪的1867年2月15日,在维也纳的狄安娜大厅举办的音乐会上,有一首圆舞曲要第一次登台演出,这首曲子的作者是一位年轻人,他的名字叫约翰·施特劳斯。这是一场豪华的音乐会,入场券和股票一样的昂贵,每张要20个古尔登。而那时的施特劳斯师出无名,所以,他的这首圆舞曲被排在节目单休息后的第一个节目上。这可不是一个好位置,因为节目太长,要有五个小时,等演到他这个位置上,人们已经开始疲倦了。因此,在这个华而不实的伪浪漫主义盛行的时候,在这个豪华的夜晚,年轻的约翰·施特劳斯不知道迎接他的命运的将会是什么。
然而,谁会想到,谁会想到在这首圆舞曲的引子拉出的小提琴那轻微微的颤音的开始,就把人们一下子吸引住了,以至于曲子完毕,不得不重新再演一次。那一晚的雷鸣般的掌声延续到了第二日的报纸上,报纸为他热烈鼓吹,称他是“连愚蠢的人听到他的乐曲也会欢欣鼓舞。”还称这首“具有动人心弦的旋律的优美的圆舞曲,是狂欢节晚会唯一的一道明亮的光华”。
出师告捷。满怀喜悦的约翰·施特劳斯感到美中不足的是,这样的音乐会上演奏这样的圆舞曲不是自己亲自指挥,否则,可以大出风头。当然,这是后话。如今的世界上,有谁不知道约翰·施特劳斯?又有谁不知道这首名为《蓝色的多瑙河》的圆舞曲呢?不说别的,仅是一年一次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蓝色的多瑙河》就从那金色大厅里肆意流淌到了世界多少个角角落落呀!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条河流如多瑙河那样的蔚蓝,那样的皆人尽知,那样的滋润人的心田。以至于奥地利将它作为自己国家的国歌,每年的元旦的凌晨所有的电台广播播放的第一支乐曲就是这首圆舞曲。我看过电影《在公元2001年》中,有一艘驶向未来的宇宙航船遨游太空的时候,影片响起的音乐也是这首经久不衰的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过去,现在和未来,蓝色的多瑙河无疑成为了一种象征,一种意向,一种无须翻译即可彼此沟通的心灵的语言。
然而,又有谁知道,多瑙河的蓝色,并不是多瑙河自己的蓝色?也不是维也纳的蓝色。更不是匈牙利诗人贝克的蓝色。(据说这首圆舞曲的名字,是约翰·施特劳斯根据贝克的诗:“在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河畔,有我宁静优美的家园”而得来的灵感。)为此,约翰·施特劳斯的传记作家,奥地利著名的音乐学家普拉维先生,为写作一部题为《圆舞曲之王》的传记,曾遍访过约翰·施特劳斯从事艺术活动的所有国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因此,我有理由相信,他写作的传记应该是比较可靠的。
在这部《圆舞曲之王》中有这样的数据,这是其中一章“蓝色多瑙河和世界政治”。这一章中。普拉维转引了1935年的第一次调查统计:“一年之中,维也纳附近的多瑙河有6天呈棕色,55天为土黄色,38天为混绿色,49天为浅绿色,47天为草绿色,24天为铜绿色,109天为宝石绿色,37天为深绿色……”
普拉维说:“但是,多瑙河从未呈现过蓝色。”
可是,自从1867年约翰·施特劳斯在他居住的维也纳的普拉特大街54号的房间里,创作出这支圆舞曲之后,多瑙河一年四季就是蓝色的了。
普拉维还特别提出,约翰·施特劳斯首先应该感谢深爱着他的女人,他也视她为天堂的河流的女人耶蒂·特雷夫茨,是她的鼓励,是她的爱的滋润,约翰·施特劳斯才创作出了这支优美的圆舞曲。虽然她比施特劳斯大了整整7岁,但是,她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女人。这支圆舞曲引子拉出的小提琴轻微微的颤音的开始,流淌出微微泛起的波涛的多瑙河就是蓝色的了。这是他们的爱情的流淌,是他们爱的河流。是他们的爱淹没了多瑙河的其他的杂色。因为那时多瑙河经常的洪水泛滥,汹涌而出的多瑙河之水曾经毫不留情地扑窗而入他们的爱巢,迫使他们不得不在一个个深夜悄悄迁徙,多瑙河这可怕的混浊昏黄深刻地留在了约翰·施特劳斯的女人的恐慌的记忆中,于是,他才将多瑙河化为了灿烂的音符,写得这样的蔚蓝,这样的透明,这样的欢快,这样尽情地流淌到了世界各地。
艺术即爱情!
这是只有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是他想象中的蓝色,是他音乐中的蓝色,是他爱情的蓝色,更是他心灵中的蓝色,也是他梦幻中的蓝色。蓝色,是一种战无不胜的力量和疆域、牧场、河流!
2
是啊,每个人都有他自己所喜爱所憧憬的色彩。这种色彩和他眼中的色彩,和现实中的色彩,是决不一样的。也许,正是因为这种不一样,才填充和弥补了人们对于现实的遗憾、失望、不满足,乃至厌恶吧?才激起或者慰籍了人们对于未来的希望、补偿、渴求乃至献身的愿望和想象吧?
这种色彩在音乐家便是旋律,在诗人便是诗,在画家便是画。在我们普通的凡人间呢?便是梦了吧?
俄国诗人巴拉丁斯基是一位命运坎坷的人。但他也好比是一位魔法师?是圣灵?或者是一位巫师吧?因为他那不断地云集在脑海中的新的思想、形象和感情,形成的一行行诗都在燃烧,仿佛河流面对大片大片的森林,一天比一天强烈地显现在火红的秋天景象,仿佛四周繁花似锦,盛况空前的九月景象。他说:
格鲁吉亚的群山夜色苍茫;
阿拉瓜河在我面前哗哗流淌,
凄凉中我感到快慰:这忧伤多么纯净,
它完全为了你啊,我的忧伤……
这些只有巴拉丁斯基才能创造出的色彩和景象,对失去的幸福,对疏远了的以后,总是显得那么的美丽动人,以至于使它长久的,几乎是永久的活在了人们的心中。指使人们自己也在不断地丰富它,仿佛跟随着诗人把它考虑得更成熟,并且,把诗人未尽之意发挥出来。
3
没有哪一位画家能像克劳德·莫奈那样如此成功的展现潜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色彩世界。他那神秘莫测的想象力能洞穿人的潜意识。有他那幅有名的油画作证,那是一幅奇异的画作,他——克劳德·莫奈,将伦敦上空的雾,统统地画成了红色。从此,流动着红色云雾的伦敦,就如一块飘扬的旗帜,飘扬在了人们的视线里。
4
又有哪一位画家能够和让-弗朗索瓦·米勒相提并论呢?米勒:伟大、平和、善良、平民化的米勒,始终是我最爱戴的画家之一。我太喜欢米勒了,我也喜欢和热爱写作米勒传记的作家罗曼·罗兰先生。我看到他的画作和写他的书籍,我想流泪。流泪并不是矫情,而是发自肺腑的热爱。写实的米勒总是那么勇敢地运用陈旧的颜色,他烘托的凝重氛围,总带着宗教的意味。他笔下的底层人物,不管生活得有多么的艰辛,看上去都是那样的安详,给人一种纯净的圣洁感。米勒的忧郁气质浑融地弥漫在画布中,就像黎明前的晨曦一样动人。只有他,惟有他,才敢于运用陈旧的色彩来表达人类最平凡、最质朴、最温暖的情怀。
米勒主张“艺术的使命是传播爱,而不是扇起仇恨。”他虽然很穷,但是他对富人并无敌意,有的反而是同情。比如:当有人向他描述王子命名仪式的豪华、繁琐时,他怜悯地说道:“可怜的小王子!”而对于那些批评家所赋予他的那些个高谈阔论之词,他却说:“我的评论家们都是一些高雅和有教养的人,但我却不愿意处在他们的地位,况且,我的一生中除了田野之外,什么也没有过。我只想把我看到的东西简单地描绘出来,并且,尽我所能表现他们的本质。”
这就是米勒的力量。陈旧的色彩的力量!
5
其实,真正的艺术,不是为了给现实留影,也不是为了给现实化妆,而是给现实一个对比,一个理想。
我的朋友油画家蔡小华先生,虽不是莫奈、也不是米勒,不是俄国诗人巴拉丁斯基,不是约翰·施特劳斯在狄安娜的又一次狂欢节上自己亲自指挥,使得他的圆舞曲和他自己一起辉煌起来,在美丽轩豁、鲜花盛开、浓荫如盖的马尔斯广场,让《蓝色的多瑙河》像鲜花一样荡漾盛开。而是隐居在一个郊外的农家式的院落里,孤寂而平和的,40多年如一日的,始终不渝地画画。画画。画画。除了画画他不会或者说没有理由生存一般。如果没有画事,他就没有了《呼吸》,他就无法存活。他活着的意义就是打造《呼吸》,惟有《呼吸》,才是他的人生的节奏,是他生命的旋律,和他带个人们的全部的思想和内涵。
蔡小华的《呼吸》系列油画,全部摆开来恐怕有,是一座呼吸的长廊。呼吸的宫殿。呼吸的森林。最大的《呼吸》,最不起眼的一幅《呼吸》,也要经过上百次打磨,几十遍涂抹才能完成。他忧郁的眼神中流露出来的坚如铁的豪迈和傲岸,更像是一位孤行的勇士。他决然地舍弃了他艺术世家的出身,舍弃了周围的繁华绚烂的环境,甚至舍弃了常规的生活方式和康健的身体状况,单纯地、寂静地、耐心地听从灵魂的驱使,如一叶扁舟在色彩的汪洋大海中搏击,抵抗,律动,发出了震聩人心的沉鸣。
蔡小华表现他的《呼吸》时,所运用的色彩极其沉稳、大胆、奇异。它们丰富、绚烂、沉静、深遂、乖戾、活泼、内敛、优雅,它们千资百态、万般风情和千万般的出奇制胜,以及生生不息、绵绵不绝。你若不是亲眼所看到,你是难以置信的。这种无始无终、永无尽头的对于《呼吸》的打磨,确实不带任何目的、观念、主义、表现,只是本能的工作,就像修行人的日课。
他无比专注,心无旁骛,如实呈现,极其耐心地面对画面,体现孤寂、祥和、清明的感觉时,瞬乎间那些橙色、黄色、深灰、翠绿、浅蓝……那些现实中从未有过的优雅微妙的颜色,一下子在他的手中诞生。蔡小华没有功利、没有窃喜、没有杂尘的飞绪,他一如既往地推陈出新、不断探索、不断创立,勇于实践,为了更准确的传递心灵的气息,他需要不断的打破自己已有的创作经验。首先舍弃所谓的绘画语言、绘画性、绘画元素等概念的限制,使心理状态转化为绘画行为的过程更加自由,更加直接。其中包括消解成规的工具,诸如画笔之类给他带来的某种限制。周而复始,虽然他能制造出一种摹拟的真实空间了,然而,这个摹、拟,这个真实,就已成为了一种现实……他认为我们所处的空间有着无穷无尽的资源可以利用,有着无穷的未知领域有待开发。他说艺术家的认识想象,虽不等同于科学家的研究发现,然而,在开拓发现的领域,无疑会给人类带来同样的巨大的精神的满足。至少对未知领域的开发,可以激活我们的大脑神经,人类好奇、认识、想象的渴求,可以转化为一种能量得到释放。因此,他认为艺术可以使人得到满足、安宁。他说也许是抽象艺术的特质,可以让自己穿越时空,回到想象的空间,漂浮在空中,一切幻想于幻象,伴随着自己行走于画内画外,使得一种超常的想象成为了现实。总之,蔡小华就是带着这样一种没有使命和责任的特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无限斑斓的色彩中探询着关乎生命的《呼吸》这一根本命题的,因此他的追求尽可能的要到达了一种完美的境界。
小华销毁的画作已经是惊人的,有一点点的不如意都不放过,一个小点都会推倒整个画面,重新来画。有多少画,在旁人甚至行家眼里看来都是如此精美的画作,却被他给废掉了。他的助理劝阻不了他,心疼得跑到一边去哭泣。他对自己的严格、纯粹,到了近乎残忍的地步。有人说“他的《呼吸》已经超越了人的情欲之上,进入到了无为的化境,有佛界的欢愉,有俯瞰世界的慈悲,有大道至简、万法归一的气度胸襟”。我则认为,这恰恰缘于他心灵的一种空寂。含蓄自然、简洁诗意,清奇和谐、澄明悠远……这是一个多么淡泊、祥和、和纯粹的气场,这是一颗多么坚固的心灵的力量的辐射!
他的《呼吸》蕴含着丰富的表情。他的色彩就是一种超现实的想象力,能洞穿人的潜意识,激发人们去探索精神的和心灵的奥妙。他那富于激情的、谜一般优雅斑斓、内敛隐晦的画作,足以让人们沉静和深省,让人们在一呼一吸、入息出息中,自发自启、出离精进,继而,将自觉自律的生命本能深入至骨髓,去战胜挫折,征服怠惰和恐惧,从而进入最根本的无及之境,化为精神的喜悦,抵达灵魂的安宁、空净。
一首乐曲,可以迅速地将一条河流的色彩改变,一种色彩的创立,可以将生命中《呼吸》的形象改变,这是上帝都不会有的力量啊?只有艺术,惟有艺术才会具有鬼斧神工的力量!
2014年3月25日 星期二 晴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